2012/11/18

【高階分子共振】五十肩─形姿自救法搭配分子共振輕鬆做

  有不少人被五十肩所苦。通常西醫會採用長期吃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來減輕病人痛苦,或是局部注射麻藥,進行復健,嚴重時會採用手術治療後再進行復健。中醫會以針灸、推拿、按摩為主,有些會合併使用電療,拔罐、小針刀等手法。無論中西醫,整個療程約6至9個月不等,但不保證癒後功能能回復百分之百,有些會拖到一年半載,有些癒後功能僅剩一半,甚至四分之一不到。這些和病人的生活作息、工作習慣等都有極大關係,病人的配合度是否積極也是癒後功能良好與否的關鍵。尤其是病人若不好好保養,適度運動和休息,很容易再復發。
  形姿自救法和分子共振對五十肩的病人幫助很大,非常推薦平時將之做為自療和保養的矯正運動。
  結構療法中並不建議使用強力拉扯的動作為患者進行復健,那是因為患處如果經歷長時間長期強力分離動作,肌束膜、肌纖維膜沾黏的地方非常容易發炎,而且就像將兩片塗滿強力膠的紙板分開一樣,表面會粗糙不平,肌膜之間的潤滑度不夠,絕對會影響肌群的活動,長時間後,容易再次沾黏發炎。然而,如果藉由分子共振改變沾黏部位的分子結構,就不需使用強力手法介入,不但日後功能恢復快,而且可以減輕復健時的痛苦。
  依據人體網狀力學的觀點來看,五十肩和骨盆的高低位差和旋轉有密切關係,在臨床上常見的現象是:如果左手患五十肩,當病人站立時,右側髂骨高位,而骨盆是由左向右旋轉。
如果這時能立即使用形姿自救法中的轉椎法(屁股坐左邊轉向右邊)或跨膝調髂(右腳跨過左膝後,向左擺動右腳),就可使髂骨逐漸回到同一水平線上,然後再採用平移轉椎法(慢慢扭動左側腰臀向右),調整平移旋轉的角度,所有運動過程皆以不累為原則,採漸進式,逐漸增加次數,最好每天都能做到100次。運動結束後,緩慢坐起,頭不暈才起立走動。經過自行結構調整後,原先如果有舉手疼痛、無力,有阻礙等症狀者,絕對會有明顯好轉的感覺。
上述運動應該天天做、經常做、認真做,大約經過一個星期後,再配合翻山越嶺的自救動作(我在興農的演講影片中有教),手臂的功能很快就可恢復。
如果再加上分子共振,復原的情況會更理想。

共振點:依手臂做不同動作區分
1.手上舉障礙:
(1)頭顱骨模型 : 頂額三角、頂枕三角
(2)人體骨架模型:肩胛骨內面(先用敲擊法,再用擦拭法)
這兩個動作會大量使用拮抗肌群。

2.手臂橫跨胸前觸摸對側手臂
手臂轉向背後做向上抬舉動作
(1)胸腔肋間肌先敲擊再擦拭,加強喙突<-->胸小肌段
(2)胸大肌附著之胸骨、鎖骨<-->肱骨段,先敲擊再擦拭
有一位患者在今年六月發病,吃了數個月的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仍未見好轉。但是經過上述方法後,他說:「活動的範圍不但變大了,而且活動時比較輕鬆,也不會感覺那麼痛了。」

形姿自救法是自己可以做的,分子共振慢慢學也會變得精熟,以下三點希望大家注意:
1.分子共振局部時,會加快局部的修復功能,但是我們的腦神經已經習慣了過去身體的修復速度,因此,在頭顱骨調整腦頻率的程序絕對不要忽略,如果有做調整頻率的動作,不但可以維持效果,不易被反拉,還可以延長細胞共振後的連鎖調整反應。萬一忘了也別緊張,只是效度減少而已。
2.沒有頭顱骨或人體骨架模型也沒關係,只要有解剖圖或是可供當做分子載體的物件即可。
3.人體網狀力學非常重視蝴蝶效應,分子共振的操作點和網狀力學息息相關。肌肉活動一定是全身性的,因此,分子共振時,如果有障礙點未解開,會影響效度,此時一定要能變通,尋找一下其他障礙點,以湊磅數的觀念,通常以患者的習慣動作,即肢體語言來找,會有有效線索。



本文作者:胡友寧
辰光理療中心負責人
中華形意結構推拿研究會教育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