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8

【進階分子共振】解除落枕自己來

      最近落枕的人特別多,許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會落枕?
其實落枕的幾個主要原因,以人體網狀力學的觀點來看是:

1.   脖子著涼

2.   一個姿勢停留過久,枕骨和寰椎的水平角度有點偏移。

3.   白天工作時,某個姿勢讓肩頸過度延展,人體啟動保護性收縮機制,但是因為平時患處的肌群過度使用而僵硬,所以收縮後就無法自行回復了。

4.   骨盆結構失衡超過肩頸所能承受的零界值。


很多人平時就有上述之2.3.4項問題,剛好遇到最近天氣轉涼,肌肉生態還沒有完全調適好,脖子一著涼就中獎了。通常在夜晚入睡前還不會感覺冷,所以大多將被被蓋在肚子上,脖子、手、腳都露在外面,入夜後,體溫降低、室內外溫度也降低,而窗戶開著,電風扇開著,則容易頭痛、脖子僵硬;經過腳,則容易抽筋,我們身上的不舒服和酸痛,常常是這樣不經意造成的。

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溫度越高,分子的活動越快,人體的神經傳導和血液循環也受溫度的影響,當肚子蓋被被時,肚子周邊被覆蓋處溫度較高,血液會向此處集中,手、腳、脖子的溫度較低,分子活動較慢,夜裡當身體在改變姿勢或做肌肉延展動作時,神經傳導的衝動和肌肉伸展的速率不能協調時,就產生抽筋反應。多數人有夜裡腳抽筋的經驗,但大多能自行舒緩,不過,如果脖子抽筋了,就很難回復,落枕就像是脖子抽筋,而且不會自行回復,如果置之不理,要拖一個星期左右,中醫會做針灸處理和局部按摩、推拿、貼貼布;西醫則使用止痛劑和肌肉鬆弛劑。大概療程是3至4天左右。

不過,如果你會分子共振,或許不用拖那麼久,而且省時省事。

我們可以使用頭顱骨模型或是頭顱骨的解剖圖來操作分子共振。

共振點是:1.枕骨上、下項線,先共振患處同側,再共振對側。
     2.頂骨上項線,先共振患處同側,在共振對側。


共振2至3分鐘後,自行轉動脖子,如果有比較好,就繼續共振,如果5分鐘後還不能改善,可增加冠狀縫和矢狀縫的交會點,我稱之為「頂額三角」,是頭顱骨成相區的黃金地段之一。我在「共振豬頭也可以改善手臂痠痛」的分享裡,有提到正確的共振法。只要大家反覆共振這三處,而且注意夜裡保暖,落枕是可以自己輕鬆搞定的。





本文作者:胡友寧
辰光理療中心負責人
中華形意結構推拿研究會教育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