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動人 他沉睡12年起身聽歌』作者: 盧金足╱台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0月22日 上午5:50
婦人張淑惠不離不棄照顧植物人老公,歌手朱俐靜21日到創世基金會,高歌一曲《存在的力量》鼓勵張淑惠老公,沒想到在病床上沉睡12年的植物人,忽然起身睜大眼睛。張淑惠驚呼這是很少見奇蹟,還向先生開玩笑說「看到美女來了才會起身」;朱俐靜也感動的濕了眼眶,沒想到歌聲帶給植物人這麼驚人力量。「我先生竟然會起身了!」當朱俐靜到病房探望時,先生忽然有反應,張淑惠驚喜的說,沒想到朱俐靜在病榻旁,先生竟睜開眼睛,看到先生明亮的眼睛依舊,往日甜蜜時光重現。
看到這則報導,我在感激感恩朱俐靜小姐為創世基金會的奉獻之餘,特別覺得有關聲音療法領域的研究需要科學界再投入更多關愛的技術。我在(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一書中有一篇文章6-10章節標題:分子共振時,振動的速率和頻率對效能有影響嗎?全文如下:
細胞可以感應到周遭的環境,也就是它能接收訊息,並做出反應。被強化後的物裡波經由週期性的振動可以由末梢改變細胞的分子結構,當分子結構改變後傳回腦中樞神經的訊息是已經改變結構後的訊息,這時大腦會立即做修正,發出不同於先前的化學訊號。
細胞的表面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叫做受體,能偵測化學訊號。受體分子可分為兩端,一端向細胞外突出,用來接收各種化學分子的訊號,另一端向細胞內插入,準備引發細胞內部的反應。但是每個受體只能辨識一種化學訊號。你可以試著將一張不要用的廢紙揉成一團,會出現不一致的凹凸皺摺,受體和細胞間的形態有點像那樣。當化學訊號與受體接觸後,受體蛋白會產生形狀上的改變,接著啟動細胞內一連串的反應。
因為每個受體只能辨識一種化學訊號,也就是說「對號入座」,如果最初始時的分子結構改變後所啟動的反應,導致大腦所傳輸的化學訊號不被受體接受或只有部分接受,就會影響接下來細胞內部的反應結果。
什麼樣的化學訊號才能打開受體的密碼?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一條由相同單位串連起來的長鏈,毫無訊息可言;一條由兩種或更多種不同單位構成的長鏈,却可以用來表示無限量的訊息,只要長度夠長的話。舉例來說:DNA是生命的遺傳訊息,它是由A、T、G、C、這4種核苷酸單位構成的。AGACTTAACGGAA 就像這樣一長串,讓你大可放心「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還有1和0,對幾千年來的人類來說,只不過是代表數目的抽象文字,近代人類竟聰明到只用這2種不同單位,如:01001001110,建構成電腦語言。
分子共振目前廣泛使用的是,單一週期性振動,只有一個單位。臨床的結果,它能被多數的受體接受。剩下不接受單一週期性振動的受體,它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訊號呢?需要幾個單位,要如何組成,強弱度呢?我曾有異想,如果生物學家能在遺傳工程的研究裡,也加入研究A、T、G、C的量子波,當分子鍵結不能按照規矩打開或組合時,只要用分子共振操做出A、T、G、C的語言,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效度。如果真能如此,那麼對於罕見疾病,腫瘤···等問題,是不是又多開啟了一扇大門。
目前,分子共振在振動波的訊號使用上還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也就是說運用2個單位的組合,以及如何組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度。我期望研究分子共振的同好,也能留意這個區塊的研究,這也需要一些測量儀器的配合才能讓研究的結果趨近正確。研究音樂治療的科學家,從無數的音樂曲調裡挑選莫札特的雙鋼琴奏鳴曲K448,認為是對癲癇患者的穩定療癒有幫助的樂曲。我認為,它的意義應該不是樂曲的情感或語言,而是頻率。能夠和癲癇患者腦內神經元共振的頻率。之所以可以減少發作,而未能不發作,是因為整首曲調有部分頻率是受體不接受的,當能接受的受體數量,大於不能接受的受體數量時,症狀就會減輕。曲調可以改寫,找出不被接受的單位、或組合,增加被接受的單位或組合,並且調到適當的攝取量。
人體是很複雜、巧妙、多變的。對付他的方法勢必也要複雜、巧妙、多變。為什麼雞尾酒療法會廣泛運用在愛滋病患者身上,就是這個道理。新穎的或改良的技術,可以提供病人各種療癒的選擇,以因應生存環境中不斷變動的因子,不過,每一種運作都必須顧及到它對人體潛在的衝擊,這也是我們在研究分子共振語言時,所必須留意的。
站在科學研究的立場,朱俐靜唱的「存在的力量」歌詞、歌譜、當時伴奏的樂器或音響、朱俐靜的歌聲等,都有必要存檔研究,包括張淑惠的老公當時腦波的儀器紀錄,如果還能讓當時的影音重現,再好不過,錄影或錄音都是珍貴的資訊。可惜,大家往往將這類消息當成一種意外驚喜,一種上天給予的獎賞,隨著時間成為口耳相傳的美事,而忽略了這件美事背後可能傳達的偉大訊息。我相信美夢加上努力可以成真,我更相信美夢加上努力加上冷靜分析後的科學研究能讓更多的人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