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標靶軟體可以使用於許多範疇,人體的康復工程只是其中一項。
2013年分子標靶軟體研發成功,但是普羅大眾、包括專業學者都無法理解:分子標靶軟體為何能做到不需穿戴,不需網路,沒有距離,沒有使用期限,沒有使用人次限制的模式,甚至人人可用,百病可用,老人小孩都會操作,而且載具就是家中的電腦,或隨身攜帶的手機,不再是動輒數十萬,只有少數人可以擁有的大型儀器。其實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為何從網路下載的相片可以永久使用,而且永久有效。
我們常見的訊息康復儀器是通過數位電極模擬正常人體細胞的電磁波,因為當人體生病時,受損器官的細胞會呈現不正常的波動,使用儀器主要的作用是反覆以正常人體細胞的波動調節人體細胞功能,激活老化、休眠的細胞,使之恢復正常合成化合物質與代謝的功能。目前也有研究將藥物的有效成分以離子形式傳達到人體腺體,進行對受損細胞修復的工程。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這些儀器都必須穿戴在身上,或連上貼片,操作儀器的人和被治療的人都必須停留在儀器旁,治療期間也無法自由活動。
我們目前都能接受無線滑鼠,遙控飛機,遙控機器人,智慧型手機,但是卻無法接受人體和儀器離線治療,這是非常奇怪的執著。大家都知道戰鬥機的飛彈鎖定模式,戰鬥機的雷達分為兩種工作模式:探測模式和鎖定模式,在探測模式下,雷達向周邊發射一定頻率的電磁波,然後接受反射回來的信號,經過處理後顯示在銀幕上。駕駛員可以選擇雷達反射回的目標進行鎖定,再對目標持續快速地發射高強度的電磁波,來獲得強烈而穩定的反射信號,以引導武器攻擊。但是這個時候的雷達要在大功率的情況下運作,所以就不能夠進行360度的鎖定,一般只能鎖定掃射面正前方的一個扇形內的有限幾個目標,目前進展如何我沒再追蹤。但是,飛彈鎖定模式和分子標靶軟體有甚麼關係呢?
標靶軟體追蹤鎖定人體訊息的模式和飛彈鎖定很相似,不過,飛彈鎖定有功率和距離的限制,在雷達的有限距離內才能探測。如果標靶軟體探測鎖定人體的方式也要透過網路或人造衛星,那麼就和全球聯播一樣,它所運用的理論以今日來說沒甚麼值得訝異,現在已經有光傳播的成品,傳送資訊不需透過網路,雖然還必須機對機,有距離限制,不過,如果世人著手研究時空電網理論,不需透過網路傳輸影像資訊的時代應該不遠。
標靶軟體的探測鎖定機制都不需依賴網路和人造衛星,可以全球鎖定。這是怎麼辦到的呢?其實飛彈鎖定模式在一開始就被設定必須依賴有源的電磁波,也就是預先設定好的波頻,藉由碰到目標物反射的模式,雷達的原理也是一樣,將電磁波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以及探測物體的形狀。因為我們一直認為任何機械設備的運作必需以電力作為能量來源,而電力的輸送必需依賴電源線,訊息的傳遞和探測必需依賴電磁波,而電磁波所能傳遞和探測的範圍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研發的機器設備也會受到思考模式的侷限。既然大家都知道電是無所不在,那麼就該利用它無所不在的特性。
人體發出的聲音儲存該人體的分子訊息,如果你執著於聲音的傳播是空氣的擾動,每秒達331公尺,那麼,如過要用聲音作為信息治療的載波,除非將儀器穿戴在身上,不然也會受到331/
M的限制。如果你善用無所不在的電,透過電網傳輸,就能不受距離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