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23

重力波被證實對分子標靶軟體的意義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及「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的研究團隊在台灣時間211日晚間1130分宣布,首次直接偵測到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6年預言的重力波,完成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的最後一哩路,而這項預測也正好距今100年。
    2012年我到昆山參展,沒有一位評審相信,2013年我到北京開會介紹會醫病的人工智慧軟體(分子標靶軟體的前身也就是第二代)時帶了一份介紹海報,以普羅大眾較能理解的方式介紹第二代軟體所應用的理論。(我將全文附於文後)2014年我再次到昆山參展,還是沒有評審相信。大陸如此,台灣參展也是一樣。最慘的是第一次,我說:聲音的傳播是一種電子活動。評審教授糾正我後掉頭就走,完全不給我機會解釋
    我應該倍受打擊才對。從分子轉錄共振法,時空電網理論提出到今已經5年了,這五年來承受無數專業人士的冷語批判,仍堅持帶著電腦手機各國參展,難道只是為了要告訴世人我的研究是對的是可被驗證的,只是他太微細,很難被測出,並不表示他不對!第五代分子標靶軟體即將上市,重力波在此時被證實,科學家除了相信有助於宇宙爆炸理論的定案,也積極設想可以利用重力波做甚麼?
對我而言,重力波的證實有助於日後證實我所提出的時空電網理論的樹狀鍵結。

    時空是一個電網,由電網粒子組成,時空中所有粒子都具有質量,當粒子相互撞擊時都會產生重力波,重力波是時空的擾動,這種類似漣漪的擾動撞擊電網粒子,會繼續產生新的重力波,不斷展延。如果我們在a端發出連續性訊號,不斷撞擊電網粒子,而且a端訊號和b端是同頻率的,就能藉由同頻率所產生的引力指引重力子傳送波的方向,因為ab兩端是共振關係,所以 ab訊息能互相傳送,但是因為訊息非常微小,所以很難偵測到。
2014年我請設計師幫我製作這部影片,雖然設計師一直無法了解我的意思,因此無法完全表達我的理論,但是在旁白已經很清楚敘述運用時空電網可以做甚麼?影片中有關時空電網的介紹如下:

分子轉錄共振系統--時空電網理論:
    即使粒子的速度像光速一樣,
    只要轉換成可被攜帶的模式,
    就具備質量的性質,
    可以產生交互作用的力,
    並且利用時空中帶電粒子恆動所建構的電訊網路作為訊息傳遞的路徑。
                             
Molecular transcription resonance system - space-time power grid theory:
Even if the particles move as fast as light, provided they are in portable mode, they have mass property and generating interaction force, and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as constructed by the perpetual motion of charged particles in the space-time, is used as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path.


 整個時空是由晃動的粒子組成,
 粒子恆動形成電網   
The entire space-time concept is composed of rocking particles, and these particles in perpetual motion form a power grid


所有的物由恆動的粒子組成,
包括「弦」,由弦粒子組成  
All objects are composed of particles in perpetual motion, including "string", which is composed of string particles


當物活動時,
物的粒子撞擊電網粒子,
形成無限不可數的電磁波,
這就是我們生存的時空。   
When an object moves, the particles of the object impinge on the power grid particles, forming infinite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is is the space-time we live in.

如果將物的粒子分離出來,
仍然會纏結再一起       
If the particles of an object are separated, they still tangle up.

用外因加強A1的晃動,
A2也會跟著晃動
The shake of A1 is strengthened by extrinsic factors, thus, A2 shakes accordingly.

即使A1在俄羅斯,
A2在美國,
粒子會糾纏晃動,不論距離多遠  

No matter how far the distance is, the particles tangle up and shake, Even if A1 is in Russia, A2 is in the U.S.



現在讓我們看看分子標靶軟體利用粒子的糾纏理論時會發生甚麼事
Now let's see what happens when MTS uses the particle entanglement theory.

這是一場連環車禍
This is a pileup.
粒子的活動就像這樣     

                          被共振加強的電磁波衝破時空與物共構的電網,沿
                          途被撞的粒子也會去撞旁邊的粒子,迅速擴散。
The particles act like this.

電磁波加速行進的速度產生更大的撞擊,
形成更大的電場,
提供更多的電力
The accelerated trave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generates strong impact, forming a larger electric field, thus, supplying more power.

不論是任何形狀,往哪個方向移動,時空場都是完整、連續、不可分裂的
Whatever the shape, whatever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the space-time field is complete, continuous, and non-splittable.

時空粒子永恆存在,藉由時空粒子的纏結
 Space-time particles exist perpetually through the entanglement of space-time particles.
   過去      現在      未來    
     未來       過去
Past    Now    Future
     Future    Past

現在粒子是過去和未來粒子的纏結
未來粒子是現在和過去粒子的纏結
聲音、照片可以永久使用

The now particle is the entanglement of past and future particles.
The future particle is the entanglement of now and past particles.
Voice and photos can be used forever.

    我本來可以另外製造一部標靶機器,不過我的思想技術之一就是為了環境保育,我知道我的理論可以捨棄製造機器儀器,只要是市面上你看得到可以用來做點線面點擊的設備,都可以做分子轉錄共振傳輸。我的思想技術之二就是開發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不必穿戴在身上,遠距運作時不需聯網,億萬人皆可用,永遠可用的設備。因為電腦,手機現今人人皆有,我們開發軟體讓電腦手機做分子轉錄共振傳輸的工作。就算未來電腦手機越變越小,不管他們的形體如何改變,眼鏡控、錶控、耳機控、機器人控、甚至眼控、腦控,都脫離不了以軟體的方式下達指令交由微粒晶片傳輸。我的理論永世可用,目前只是應用在醫療研究,其還能應用在植物病蟲害防治、動物疫情防治、失蹤搜尋系統、太空移民計畫等研究。我希望有更多人明瞭時空電往理論。

    在電網活動的場域裡,應該都是電子或比他更小的粒子在活動,但是這些粒子不斷被撞擊結合,形成更大的鍵結,雖然量子是物質的最小單位,但是單單一個量子的意義是其為一個量子存在,當這些最小單位透過鍵結形成原子分子時才具備明確的意義,因此,我沒稱之為粒子轉錄或量子轉錄,而稱之為分子轉錄。從第一代透過觸碰或吹氣轉錄的唾液汗水,很明顯是大分子鍵,而第二代至第五代所轉錄的是聲音,這是聲音粒子,電腦點擊傳送的是藥材的物質波。人的聲音也可以在電腦的電場裡和點擊中的經絡圖、解剖圖強迫共振。這些雖然都是粒子的微型世界,但是發出聲音的人是有機體,共振後造成的人體機能的改變也是分子式的,這是為什麼我仍稱之為分子標靶軟體的原因。不過現在想想:如果當初改成粒子轉錄共振系統或是量子標靶軟體會不會讓人覺得更厲害些。

========================================================
会医病的人工智能软件
所运用的理论

    这是许多人一直想要知道的终极理论,计算机医疗软件为什么能舒缓身体的病痛,而且竟然不需要在病人和计算机之间有任何电源连系,病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意活动,这是令所有人都感到好奇的事。

有两个物理实验,大多数人做过。
一、單擺實驗


 在一个水平的横在线,吊挂长短不同的单摆,我们让B摆动或轻敲B摆,然后我们会发现透过横线传递的力,只有长度和B摆相同的C摆开始晃动;如果我们让A摆晃动,我们也发现,只有长度和A摆相同的D佰开始晃动。这样的现象,称为「共振」,尤其当物体的「固有周期」(natural period)和「波动周期」(wave period)一致时,该物体的振动程度才会显著,这就是波动造成的共振。

二、節拍器實驗

 准备数个节拍器,并且在不同时间调动节拍器的摆针,刚开始摆针的方向会左右不同,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所有节拍器的摆针都会渐渐一致摆左摆右。


    这是多个系统的简谐振荡(simple harmonic oscillation,S.H.O.)主要在证明与同步性(Synchronisation)的关系。

 所谓「波动的传播」是指让距离遥远的物体跟着振动(实验一),而规律的振动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可以将粒子原本散乱的方向渐渐排列整齐(实验二),病人的声音频率是单摆B,输入计算机后循环播放的声音是单摆C,重复播放声音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加强固有频率。节拍器同步是靠着悬空的木板当介质,软件中被圈出点击的区域(分子载体)相当于木板,内有数亿兆个节拍器,重复点击分子载体的原因是要藉由振荡,让粒子排列整齐。

 我们的生活周遭,你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物质都会振动,在量子论的领域里,电子兼具「粒子和波的二象性」,「电子波」是量子论的基础,如果没有量子论,计算机,移动电话无由产生。
电子或其它带电粒子振荡会产生电磁波,带电粒子也会因为受到电磁波作用而产生振荡,因而产生新的电磁波而使电磁波继续传递。因此,如果说我们的四周充斥着电磁波一点也不为过,移动电话、电视、收音机…等,都是运用相同频率(周期、波长)产生共振的原理来传递讯息。而且,电磁波的传递不需介质,速度等同光速,真空中每秒可达30万公里。

 让我们重新回到计算机医疗软件,计算机是利用硬盘写入数据,而硬盘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写入数据呢?将磁铁靠近指南针,指针就会转向磁铁的磁力方向,这个现象被应用到硬盘上面。工程师使用对磁力有反应的粒子聚合成「强磁性材料」制成硬盘,只要通上电流,就可以操作磁力方向,写入数据,读出数据。
在分子转录共振系统中,受治者的声音或影像扮演极关键的角色,绝对不可缺少,而且必须循环播放,也就是说:当分子转录共振系统运作时,有两个计算机指令是同时进行的,即:1.受治者的声音循环播放 2.受治区域的分子载体循环点击。要操作这两个指令,粒子必须非常活跃地工作,文章前面提到:粒子具有波的性质,循环播放的声波粒子会被传送到装载粒子的分子载体内,经由不断地规律性的撞击、重组,粒子中原本散乱的磁力方向会渐渐排列整齐,再以新的排列模式所产生的振动波和人体的粒子产生共振,一段时间后,人体的粒子会渐渐整齐,医疗软件就是运用这个原理让病痛逐渐舒缓。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受治者的声音一旦存盘,就可以重复使用,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症状限制,越健康越年轻的声音越好。我是在2008年开始将我之前的设想做有系统的整理,于 2010年正式提出理论:「当物理现象能被携带时,就变得具有质量,具有引力,并保有该粒子之本质。」这个想法受量子物理、超弦理论和希格斯机制的影响,也就是说宇宙中充满了希格斯粒子,通过希格斯场的基本粒子,受到希格斯粒子的阻力,基本粒子的速度会变慢(拥有质量),声音和影像本来就是粒子的活动,我设想将人的声音和影像存盘,被存盘的粒子不但速度变慢,还可以被放置在固定的场域。既然在量子论的领域哩,所有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就应该也具有解离的机制,现在的技术无法完全做到,但是,可以将游离电子传递到固定场域。我也设想在超弦理论中所提到负责传递力的重粒子可以到不同维度的空间,那么声音和影像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成功运用第一代分子转录共振法证实这个理论,2012年7月即出版分子共振健康法一书。2013年6月,分子转录共振系统─会医病的人工智能软件研发成功,正式迈入运用计算机软件医病的时代。

    第一代分子转录共振法将人体分子转录到分子载体上是运用(一)碰触(二)声波(三)吹气(四)电讯引流 (五)心电等5个方法,第二代系统藉助计算机储存人体讯息的方式则是(一)声音(二)影像。声音转录播放的方式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影像比较少使用,不过影像的功效若根据第一代的经验来看,相当的好。病人的相片、X光片都属于影像,都保存受治者的粒子,操作影像等于直接操作受治者,不需经由转录的程序。目前已研发成功药材和生物优质性转录的影像软件,也计划研发可以根据个别受治者使用的影像医疗软件。

 分子转录共振法有两套系统,其一是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其二是生物优质性转录系统,这二套系统的理论基础虽然相同,但是,分属不同的体系,分子转录共振系统有分子载体,专门用来装人体的分子,分子载体可以是经络图、人体解剖图、骨架模型、反射区图,病人的X光片、照片、断层扫描片…等。这套系统的操作模式是将人体的分子转录到载体上,然后在载体上重整,再送回人体,启动人体的修护机器。

 而生物优质性转录则是利用生物的影像,即相片所产生的物质波,和全世界与相片中生物的物质波相同的生物一起产生共振,然后再将共振波传给人体。生物优质性转录是一套超绿能的新技术,生物或药材相片可以重复使用,存盘后成为无耗材软件,可以源源不绝地供给治疗物质,我们不需杀生,破坏自然生态。这套系统的操作模式是:
1.先将受治者的声音输入计算机存盘,循环播放
2.点选生物相片让计算机程序重复规律性地点击相片。该相片中的物质或生物必须是可以用来治疗受治者,或增强受治者的身体功能。
3.生物优质性转录系统可以和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同时使用,增加功效。

 我们用更简单的譬喻来说明这两种系统的差异,分子转录共振系统就像是受治者藉由运动器材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而生物优质性转录则是受治者服用药物让自己恢复健康。

 目前生物优质性转录所使用的相片有两种,一种是药材的单、复方,另一种是生物(动物、昆虫、植物…等)。关于生物相片要稍做说明,被做为载体的生物相片必须在某一些方面比人类优质,我们只选取它们比人类优质的区域共振,例如骆驼的脚具有软垫特质,对患有扁平足的人来说,共振骆驼的脚,可以让扁平足患者步行时减少疼痛。

 行文至此,大家应该发现分子载体的数据库越充实,医疗软件的功效就越强,分子载体数据库当该于人类的脑,相当于计算机里的应用程序,它们是多功能的,而且在我所提出的理论体系下,它们可以完成许多不可能的任务。上文提到,我们接下来计划完成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将病人受损的肢体或器官的影片扫描进计算机,然后点击受损部位,这套系统可以和生物优质性转录系统搭配,假设脚骨折,经外科医师归位包扎后,让软件圈出X光片中骨折的区域点击,再搭配促进骨骼愈合的药物图片,就能缩短疗程,假设癌症患者,经医师诊断后,由软件圈出癌细胞漫延的区域点击,再搭配治疗该类癌症的药物相片,我们希望这样做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其它部位的副作用,让 化疗病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我一直希望让大家明了分子转录共振法在医疗技术革新方面的可行性,有许多人需要长时间复健,有许多慢性病患者需长时间服药,有许多会传染的疾病除了不断伤害病人的躯体,也危害医疗人员的生命,有一些个体有基因缺损,不断地遗传复制给下一代…。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能转换思想,舍弃成见,将可产生新的理论,找到新的解决方法,阿波罗13号上的三位航天员能成功返回地球,是登月史上的奇迹,但是,当时指挥中心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所做的决断和指引以及三位航天员的优越技术和团队精神才是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应该考虑不可能的事,而应该考虑可能的事。」分子转录共振法可以用在许多领域的研究,我只是将之用于医疗领域。我希望有更多各国专业人士,产学界,政府单位愿意参与研究,如果能成为云端系统,企业界会有盈利,国家可以节省医疗支出,全人类将受惠,尤其是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

◎我的研究虽受量子物理和超弦理论影响,并不表示我完全认同理论界至目前为止的相关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