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30

分子轉錄共振系統和時空電網理論運作時的樹狀鍵結1-1

    時空是由粒子組成,粒子是恆動的,不論它向左轉向右轉抑是順時鐘逆時鐘都不是靜止的,惟其不是靜止,所以帶電,惟其恆動,所以擁有自己的電場。恆動的電場會產生磁場,粒子和粒子之間靠著磁力彼此互相吸引,如果說萬有引力不適合解釋微觀世界,我不全認同,粒子擁有質量,有質量的粒子交互作用,這就是重力。無限量的粒子和粒子之間彼此吸引的力形成一個電網,這個電網不論是膨脹、縮小、往哪個方向移動,都是彼此相連不會分離,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但對這個網而言,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同時存在,沒有先後。這個網不是平面的,就像你將一張紙揉成一團,它是多皺褶,有無限空間無限個面,可是張開來時它又是一張紙,擁有兩個面,如果要計較,它還有四個非常薄,約0.01mm的邊。

時空究竟由多少個宇宙組成?抑是宇宙究竟由多少個時空組成?至少有你用六個面的紙揉成團後的面的總數那麼多,你自己算吧!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每次揉紙團時形狀都會不一樣,將紙團展開後比對,沒有一張紋路會是相同的。

    如果我們將揉成團的紙插上一根筷子,紙團在上,筷子在下,你不覺得它看起來就像一棵樹嗎?時空電網就像網狀的樹枝樹葉互相鍵結,它們常常隨著風勢往不同的方向擺動,或疏或密,如果風勢由北方吹來,你知道樹枝會往南傾,但是它們的姿態沒有一秒是完全相同的,如果這時有一群鳥飛來,樹枝和樹葉都會振動,你不會知道每一隻鳥下一秒會跳往哪一根枝椏,你無法預知樹枝搖動的姿態會如何改變,這就是不確定性。時空電網在固定的紙團之內還夾帶許多不確定因素,就好像每一次你揉的紙團都會不一樣。

    下面是分次用不同的紙揉成的紙團。第一次用相同的紙揉了三次,每次揉成團再展開,揉成團再展開,共三次,展開後的面非常複雜,究竟有多少個面呢?第二個和第三個紙團形狀不一樣,展開後也不一樣,這種不確定已可證實。不過還有一個重點,展開的紙張上的紋路有些區域分布比較密,有些則比較疏散,另外在展開的過程中每張紙的型態也不一樣,即使有這麼多變化,最後你發覺這些變化都在這張紙上,不同的紙張有不同的變化,但都在那張紙上。

第一次揉的紙團

第一次紙團展開中途

第一次揉的紙團展開圖

第二次揉的紙團

第二次紙團展開中途

第二次揉的紙團展開圖

第三次揉的紙團

第三次揉的紙團展開圖


    如果我們將時空電網縮小成一張紙,揉成團的力不是來自本身而是來自外力,展開的力部分來自本身,部分來自外力。為什麼這麼解釋?你用力揉緊紙團後靜靜放在桌上,仔細觀察它,它會微微展開來。有一種可能就是空氣進入縫隙將紙團撐開。也就是說當有足夠的外力活動大於紙團的張力時就能將紙團完全展開。


    像這般特性的時空電網能給我們甚麼協助?別忘了,最大的協助是:我們以各種不同的形態身在其間。現在我要將它和分子轉錄共振系統結合,我會分成數個獨立單元來說明。


2015/9/29

分子標靶軟體的自備餐具概念

    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手機和電腦下載分子標靶軟體之後就能共振舒緩身體不適?手機和電腦為什麼能做這些事?特別是不需穿戴在身上,又沒有距離限制。這種操作模式看似簡單,但是必須建構在時空電網理論和分子轉錄共振理論上才能夠實現。

    電腦和手機只是一種載具,操作分子標靶軟體時是不需上網的,因此,只要是可以依指令運作點擊共振動作的器械都可以成為載具。我在研究載具時考慮到可方便攜帶,多用途,經由學習人人都會使用,家家戶戶都有,手機電腦是最符合條件的。我如果另外製作儀器、穿戴裝置,當你們出門時就必須多帶一樣東西,這些裝置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許多材料,製造廢氣,廢水,排放大量的碳等等。當你買了它們,你必須有放置的地方,同樣的,廠商也必須有可以存放的倉庫,我們必須包裝好請黑貓或郵局送到您的府上,這中間有人力支出、資料填寫支出、周邊水電燃料機械耗材支出等等。

    如果大家轉個想法,將這些林林總總的資源都省下來,每年可以為地球減少多少碳排放量?減少多少垃圾?節省多少資源?就好像大家都在提倡出外用餐要自備餐具一樣的道理,所謂自備餐具就是從自己家裡帶碗帶筷子,使用後再帶回家清洗,而不要使用一次性的免洗碗筷。碗筷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可以在家用也能外出用,同樣的道理,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至少兩支手機,爸爸媽媽各一支,有些家庭是人人都有。曾經一位大陸友人告訴我,黃河邊上偏僻的村莊沒有電腦,但是他們有手機。只要一戶有一支手機就行了,因為手機下載分子標靶軟體後全家人都能使用。即使是家人遠行到遙遠的國度,你在黃河邊上一樣可以用手機幫他共振。不過,依常理言,他離家那麼遠,自己身上一定也有手機。

    總之,為了友善地球,愛惜我們生長的家園,大家是拿自己的手機或電腦來裝分子標靶軟體這道菜飯。大家懂了嗎?

2015/9/19

未來無線醫療台灣已領先,政府卻不知道

    我今天去參加兒子的親師座談會,校長放映一部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nYgOwXYx82015

       片名:未來科技 人類未來可能的生活方式

 

    影片中有關於未來醫療的片段。在新疆義診的女醫生利用無線診斷儀器和醫院的主治醫師聯繫,醫師給予醫療建議,影片中的父親在回家途中遇到受傷的外國人,利用無線診斷儀器和職業是醫生的妻子聯繫,得知是骨折,並將病人送到最近的醫院救治。


    直至目前為止,幾乎一切討論未來醫療的方向都停留在診斷模式,不論多先進的蘋果、谷歌、鴻海、三星等等所努力開發的方向都是將診斷更精確地透過雲端將病人的資訊整合後快速傳送到醫院。如果說治療,就是會動手術的機械手臂。不過,這些都是重要的醫療進化。


    在另一方面,早在2013年時,台灣就已經成功研發出真正無限又無線的醫療技術,而且不是診斷系統,是治療系統。但是在台灣卻鮮少人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個技術是以軟體的方式呈現,放置在手機和電腦裡就能使用。可是從來沒有這種軟體,它不是藥,不能檢驗,它不是器械,不能認證,全世界沒有任何一項適合它的法律。與其說它是一種全新的科技,全新的理論,全新的技術,還不如說這種現象是自然存在,只是人類一直沒有發現以及知道如何去運用。


    台灣對高科技的認知標準是甚麼?專利、認證、檢驗等,但是,這些用人類智慧和經驗堆疊出來的法規是否適合所有新科技和新技術呢?還是已經到了需要修改的時機呢?進步超乎想像,未來瞬間,技術的進化沒有難度,難在人類意識和法律牛步,如果為了維護社會公理正義和良知,依循法律規範科技有絕對必要,但是也成為阻礙科技進步的絆腳石。


    如果帶領下一代前進的主要力量無法意識到改變,那麼你們帶領的未來可能是我們的過去。



2015/9/16

蒼朮傳說

    顏醫師跟我說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女子去世後,因為非常愛她的先生,天天都和她的先生在一起沒有離開,她告訴她先生要將蒼朮做成項鍊掛在身上,就可以避開鬼魅。
    我問:她自己也是鬼,如果她先生天天掛著蒼朮,那麼她怎麼靠近她先生?
    顏醫師笑說:所以跟妳說是傳說,不過,沒想到還真有用。

    我後來查了醫書中關於蒼朮的傳說,雖然和顏醫師說的故事有一點出入,不過,真的很好用。當然許多醫家不希望醫學用藥流於傳說,所以也加了許多醫理註解蒼朮的功效。有興趣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事件發生在28小時前,我打發小孩上學後,突然感到頭暈,心想該不會是梅尼爾氏症又發作了,就順手用手機點眩暈方,到診所後,日前和水電約好的工程正在施工,當時天氣很熱,我和他們跑上跑下,終於處理好了。可是我的頭痛越來越嚴重,原先只有兩邊顳側會痛,擴大到頭頂和枕骨區,頭重重的,身體微微發燙,心想:該不會是中暑了。又拿起手機改點清暑方。
    一個小時後,症狀並沒好轉,更加嚴重,心想:會不會是更年期症候群?因為前幾日碰到鄰居,寒暄時問她:最近好熱,不知是天氣真的熱?還是我自己覺得熱?鄰居神回:越是更年期越覺得熱。我一定受到影響,所以改點停經方。
    結果一小時後症狀更嚴重,連額頭,眉陵骨,眼窩都痛了,開始感到噁心想吐。這時警覺到不對,立刻打電話給顏醫師,顏醫師可能在田裡工作也沒留意,他說:眼睛會痛要用葛根湯。我照他的意思點葛根湯。
    一個小時又過了,我感到熱,但是全身冒冷汗,衣服都濕了。我再次打電話給顏醫師,要他立刻到診所接我,因為我自己已無法開車回家。顏醫師也發現不對,說:你手機關掉,我幫你跑。
    當他到達診所時,我正抱著馬桶狂吐。這種景象對他而言司空見慣。他說:你又中獎了,這次來勢洶洶。
    我答說:我知道,所以才打電話給你,結果你說葛根湯。
    他說:誰會沒事去注意那些?
    他先幫我將雜訊調離,頭痛開始減緩。坐上顏醫師的車時,我還不停在冒冷汗,顏醫師調整手機藥材,好吧!用這味。」他說
    大約兩分鐘後,我的身體不會發燙又冒冷汗,整體緩和了四分。到達家門時吐了最後一次就沒再吐了。傍晚五點時頭痛完全好轉,只是體力還未恢復無法起身,但是到六點時又隱隱痛起來,而且逐漸加重。
我趕緊打電話到診所問顏醫師:你有幫我跑嗎?
顏醫師說:沒有了。
我說:又痛起來了。
他說:好,我繼續跑。
晚上十一點他回到家,我已能坐起身,洗澡等。
我問他:你究竟跑甚麼?
他說:「傳說中的藥材。」加上◎人蔘乾薑半下湯
他講了文章前的故事。又說:熬夜、過勞、重寒等都會讓體機能運轉下降,如果又是敏感體質,症狀會更加重,更不好清理。所以要用◎人蔘乾薑半下湯
我說:在過去你要用氣功加藥物,現在用標靶就行了。早上在診所時一直後悔沒將茉草拍照試跑,就可以測試茉草的作用。
顏醫師說:有蒼朮就行了。但是如果有茉草下次也該來試試
我說:「不要在我身上試。」